你可能不知道:为什么电梯里的“关门”按钮其实没什么用?

每天我们都会按下无数按钮:微波炉上的启动、遥控器上的频道、手机上的电源……但有一个按钮你可能按了成千上万次,却可能从未真正起过作用——那就是电梯里的“关门”按钮。
这个看似普通的按钮背后,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设计秘密。
被“欺骗”的按钮
在大多数现代电梯中,那个标有关门图案的按钮实际上是一个“安慰剂按钮”。按下它并不会让门关得更快,因为电梯门的关闭时间早已被程序预设好了。
这个设计源于1990年美国通过的《美国残疾人法案》。该法案规定,电梯门必须保持开启足够长的时间,以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安全进入。因此,电梯制造商设定了固定的开门时间,通常在3-5秒之间,这个时间不会因为有人按下关门按钮而缩短。
为什么保留这个“无用”的按钮?
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发现,这个看似多余的按钮实际上有着重要的心理功能。当人们按下按钮时,会产生一种控制感,减轻等待带来的焦虑和烦躁。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“幻觉控制”——即使实际上没有真正控制情况,但感知上的控制感也能带来心理安慰。
电梯公司做过实验发现,当移除关门按钮后,乘客投诉等待时间长的比例明显上升,尽管实际等待时间完全没有变化。
全球差异
有趣的是,这个规则并非全球通用。在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,关门按钮确实是真正起作用的。这是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安全标准和文化习惯。
在一些老式电梯中,关门按钮也可能是真正有效的。但自2000年以后生产的大多数电梯,特别是在北美和欧洲,这个按钮基本上都是装饰性的。
如何识别“真按钮”?
如果你想测试电梯按钮是否真的有效,可以尝试一个小实验:按下关门按钮的同时观察门是否立即开始关闭。如果按下后门仍然按照原来的节奏关闭,那么你遇到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安慰剂按钮。
不过,无论这个按钮是否真实有效,它都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。下次当你站在电梯里,看着那个熟悉的按钮时,也许会对这个被忽略的设计细节会心一笑。
科技设计中这类细微之处常常被我们忽视,但它们却反映了人类心理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精妙的互动关系。
1.《以科普的形式向大众介绍这一不太为人知的规则细节》援引自互联网,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,侵删请联系站长。
2.《以科普的形式向大众介绍这一不太为人知的规则细节》仅供读者参考,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,对其原创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3.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:http://www.sportsln.cn/article/e89fdfb52446.html









